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
作者韩愈资料

韩愈(768年-824年12月25日),字退之,河南河阳人,自称郡望昌黎,世称韩昌黎、昌黎先生。唐代杰出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,政治家。贞元八年,韩愈登进士第,两任节度推官,累官监察御史。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,历..... 查看详情>>
韩愈古诗词作品: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 《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》 《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》 《次邓州界》 《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》 《春雪·看雪乘清旦》 《师说》 《谴疟鬼·屑屑水帝魂》 《答李翊书》 《春雪·片片驱鸿急》
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及翻译赏析
第一首诗中,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,就常见的“小雨”和“草色”,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,诗的风格清新自然,简直是口语化的。看似平淡,实则是绝不平淡的。韩愈自己说:“艰穷怪变得,往往造平淡”(《送无本师归范阳》)。他的“平淡”是来之不易的。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,以“润如酥”来形容...
注释 ⑴呈:恭敬地送给。水部张十八员外:指张籍(766—830年)唐代诗人。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,曾任水部员外郎。 ⑵天街:京城街道。润如酥:细腻如酥。酥,动物的油,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。 ⑵最是:正是。处:时。 ⑷绝胜:远远胜过。皇都:帝都,这里指长安。 ⑸官忙身老大: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,公务繁忙,故云“官忙”;韩愈时年56岁...
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
- 古诗《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》 - - 韩愈 - - 苍苍森八桂,兹地在湘南。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篸。 户多输翠羽,家自种黄甘。远胜登仙去,飞鸾不假骖。
- 古诗《奉酬天平马十二仆射暇日言怀见寄之作》 - - 韩愈 - - 天平篇什外,政事亦无双。威令加徐土,儒风被鲁邦。 清为公论重,宽得士心降。岁晏偏相忆,长谣坐北窗。
- 古诗《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》 - - 韩愈 - - 窜逐三年海上归,逢公复此着征衣。 旋吟佳句还鞭马,恨不身先去鸟飞。
- 古诗《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》 - - 韩愈 - - 衔命山东抚乱师,日驰三百自嫌迟。 风霜满面无人识,何处如今更有诗。
- 古诗《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》 - - 韩愈 - - 文武功成后,居为百辟师。林园穷胜事,钟鼓乐清时。 摆落遗高论,雕镌出小诗。自然无不可,范蠡尔其谁。
- 古诗《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》 - - 韩愈 - - 汉家旧种明光殿,炎帝还书本草经。岂似满朝承雨露,共看传赐出青冥。香随翠笼擎初到,色映银盘写未停。食罢自知无所报,空然惭汗仰皇扃。...
- 古诗《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》 - - 韩愈 - - 漠漠轻阴晚自开,。 曲江水满花千树,有底忙时不肯来。
- 古诗《镇州初归》 - - 韩愈 - - 别来杨柳街头树,摆弄春风只欲飞。 还有小园桃李在,留花不发待郎归。
- 古诗《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》 - - 韩愈 - - 风光欲动别长安,春半城边特地寒。 不见园花兼巷柳,马头惟有月团团。
- 古诗《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》 - - 韩愈 - - 朗朗闻街鼓,晨起似朝时。翻翻走驿马,春尽是归期。 地失嘉禾处,风存蟋蟀辞。暮齿良多感,无事涕垂颐。
韩愈的名句翻译赏析
- 莫道官忙身老大,即无年少逐春心 - - - 韩愈 - - -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
- 凭君先到江头看,柳色如今深未深 - - - 韩愈 - - -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
- 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 - - - 韩愈 - - -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
- 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 - - - 韩愈 - - -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
- 鸟有偿冤者,终年抱寸诚。口衔山石细,心望海波平 - - - 韩愈 - - -《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》
- 岂计休无日,惟应尽此生。何惭刺客传,不着报雠名 - - - 韩愈 - - -《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》
- 周纲凌迟四海沸,宣王愤起挥天戈 - - - 韩愈 - - -《石鼓歌·张生手持石鼓文》
-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,以待余年,教吾子与汝子,幸其成;长吾女与汝女,待其嫁,如此而已 - - - 韩愈 - - -《祭十二郎文》
- 言未既,有笑于列者曰:“先生欺余哉!弟子事先生,于兹有年矣 - - - 韩愈 - - -《进学解》
- 君子居其位,则思死其官。未得位,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。我将以明道也,非以为直而加入也 - - - 韩愈 - - -《争臣论》
- 未报恩波知死所,莫令炎瘴送生涯 - - - 韩愈 - - -《答张十一功曹》
- 贞元十九年,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。顺宗即位,拜礼部员外郎 - - - 韩愈 - - -《柳子厚墓志铭》
- 故虽有名马,祇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 - - - 韩愈 - - -《马说》
- 沉浸醲郁,含英咀华,作为文章,其书满家 - - - 韩愈 - - -《进学解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