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无名氏资料
长歌行原文及翻译赏析
此诗从“园中葵”说起,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,说明光阴如流水,一去不再回。最后劝导人们,要珍惜青春年华,发愤努力,不要等老了再后悔。这首诗借物言理,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。“青青”喻其生长茂盛。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,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。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,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...
注释⑴长歌行:汉乐府曲题。这首诗选自《乐府诗集》卷三十,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。⑵葵:“葵”作为蔬菜名,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七月亨葵及菽。”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说“葵菜古人种为常食,今之种者颇鲜。有紫茎、白茎二种,以白茎为胜。大叶小花,花紫黄色,其最小者...
《长歌行》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,属于汉乐府诗,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。此诗从整体构思看,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,光阴一去不返,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,发奋努力,使自己有所作为。全诗以景寄情,由情入理,将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的人生哲理,寄寓于朝露易干、秋来叶落、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,借助朝露易晞、花叶秋落...
李白这首《长歌行》深受同题古辞的影响。长歌行古辞或写及时建功立业,不要老大伤悲;或写游仙服药,延年长寿;或写游子思乡,感伤人命短促。陆机《长歌行》恨功名薄,竹帛无宣;谢灵运《长歌行》感时光流速,壮志消磨;梁元帝《长歌行》写及时行乐;沈约《长歌行》写羁旅行后倦恋金华殿,功名未著,竹帛难宣。总之李白之前运用长歌行古题者,均触景感...
注释 ⑴长歌行:乐府旧题。《乐府诗集》卷三十列于《相和歌辞·平调曲》,属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。题解云:《乐府解题》曰:“古辞云‘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’,言芳华不久,当努力为乐,无至老大乃伤悲也。”魏改奏文帝所赋曲“西山一何高”,言仙道茫茫不可识,如王乔、赤松,皆空言虚词,迂怪难言,当观...
长歌行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
- 古诗《古歌》 - - 无名氏 - - 秋风萧萧愁杀人。出亦愁,入亦愁。座中何人谁不怀忧?令我白头。胡地多飚风,树木何修修!离家日趋远,衣带日趋缓。心思不能言,肠中车轮转。...
- 古诗《桓灵时童谣》 - - 无名氏 - - 举秀才,不知书。举孝廉,父别居。寒素清白浊如泥,高第良将怯如鸡。
- 古诗《吴孙皓初童谣》 - - 无名氏 - - 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。宁还建业死,不止武昌居。
- 古诗《思吴江歌》 - - 张翰 - - 秋风起兮木叶飞,吴江水兮鲈正肥。三千里兮家未归,恨难禁兮仰天悲。
- 古诗《酌贪泉》 - - 吴隐之 - - 古人云此水,一歃怀千金。试使夷齐饮,终当不易心。
- 古诗《江南》 - - 无名氏 - - 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,鱼戏莲叶间。鱼戏莲叶东,鱼戏莲叶西,鱼戏莲叶南,鱼戏莲叶北。
- 古诗《易水歌》 - - 荆轲 - - 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探虎穴兮入蛟宫,仰天呼气兮成白虹。
- 古诗《许道真醉吟图》 - - 李俊民 - - 断蓬踪迹寄天涯,老去情钟恋物华。回首锦江春寂寞,一杯愁里赋梨花。
- 古诗《跋鲁直帖·鸡毛不择三钱笔》 - - 李俊民 - - 鸡毛不择三钱笔,虿尾挥成一幅书。莫使观江神会得,因风夺去锦囊虚。
- 古诗《送苗世显归上党》 - - 李俊民 - - 故人千里寄书来,长恨天涯唤不回。行路难行涩如棘,归装莫待北风催。
无名氏的名句翻译赏析
- 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长歌行》
- 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长歌行》
- 枯枝无丑叶,涸水吐清泉。大力运天地,羲和无停鞭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长歌行》
- 功名不早着,竹帛将何宣。桃李务青春,谁能贯白日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长歌行》
- 少选之间,而志在流水,锺子期又曰:“善哉乎鼓琴,汤汤乎若流水。”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伯牙绝弦》
- 任元受事母尽孝,母老多疾病,未尝离左右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任元受事母尽孝》
- 伯牙鼓琴,锺子期听之。方鼓琴而志在太山,锺子期曰:“善哉乎鼓琴,巍巍乎若太山。”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伯牙绝弦》
-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,言兵事,以天下莫能当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纸上谈兵》
- 光生七岁,凛然如成人,闻讲《左氏春秋》,爱之,退为家人讲,即了其大指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司马光砸缸》
- 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饮食衣服,若思得之艰难,不敢轻易费用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勉谕儿辈》
-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适志与,不知周也。俄然觉,则蘧蘧然周也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庄周梦蝶》
- 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,情好绸缪,共被同寝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祖逖闻鸡起舞》
- 孙莘老觉知福州,时民有欠市易钱者,系狱甚众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孙莘老觉知福州》
- 王荆公介甫,退处金陵。一日,幅巾杖屦,独游山寺,遇数客盛谈文史,词辩纷然 - - - 无名氏 - - -《王荆公旁听文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