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之君子,如伊尹、太公、管仲、乐毅之流,其王霸之略,皆定于畎亩中,非仕而后学者也
庆历三年①,轼始总角②,入乡校。士有自京师来者,以鲁人石守道作《庆历圣德诗》示乡先生③,轼从旁窃观,则能诵习其词,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。先生曰:“童子何用知之?”轼曰:“此天人也耶?则不敢知;若亦人耳,何为其不可?”先生奇轼言,尽以告之。且曰:“韩、范、富、欧阳④,此四人者,人杰也。”时虽未尽了,则已私识之矣。嘉祜二年⑤,始举进士⑥,至京师则范公殁⑦。既葬,而墓碑出,读之至流涕,曰:“吾得其为人,盖十有⑧五年,而不一见其面,岂非命也欤?”
嘉佑二年,始举进士,至京师,则范公殁。既葬,而墓碑出,读之至流涕,曰:“吾得其为人,盖十有五年,而不一见其面,岂非命也欤!”是岁登第,始见知于欧阳公,因公以识韩、富,皆以国士待轼,曰:“恨予不识范文正公。”其后三年,或许,始识公子仲子今丞相尧夫。又六年,始见其叔彝叟京师。又十一年,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,皆一见如旧,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。又十三年,乃克为之。
呜呼!公之功德,盖不待文而显,其文,亦不待叙而传。然不敢辞者,以八岁知敬爱公,今四十七年矣。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,而公独不识,以为平生之恨;若获挂名其文字中,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,岂非畴昔之愿也哉!
古之君子,如伊尹、太公、管仲、乐毅之流,其王霸之略,皆定于畎亩中,非仕而后学者也。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,论刘、项长短,画取三秦,如指诛掌,及佐帝定天下,汉中之言,无一不酬者。诸葛孔明卧草庐中,与先主策曹操、孙权,规取刘璋,因蜀之资,以争天下,终生不易其言。此岂口传耳受,尝试为之,而侥幸其或成者哉?
公在天圣中,局太夫人忧,则己有忧天下、致太平之意,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,天下传诵。至用为将,擢为执政,考其平生所为,无出此书者。
嘉佑二年,始举进士,至京师,则范公殁。既葬,而墓碑出,读之至流涕,曰:“吾得其为人,盖十有五年,而不一见其面,岂非命也欤!”是岁登第,始见知于欧阳公,因公以识韩、富,皆以国士待轼,曰:“恨予不识范文正公。”其后三年,或许,始识公子仲子今丞相尧夫。又六年,始见其叔彝叟京师。又十一年,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,皆一见如旧,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。又十三年,乃克为之。
呜呼!公之功德,盖不待文而显,其文,亦不待叙而传。然不敢辞者,以八岁知敬爱公,今四十七年矣。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,而公独不识,以为平生之恨;若获挂名其文字中,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,岂非畴昔之愿也哉!
古之君子,如伊尹、太公、管仲、乐毅之流,其王霸之略,皆定于畎亩中,非仕而后学者也。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,论刘、项长短,画取三秦,如指诛掌,及佐帝定天下,汉中之言,无一不酬者。诸葛孔明卧草庐中,与先主策曹操、孙权,规取刘璋,因蜀之资,以争天下,终生不易其言。此岂口传耳受,尝试为之,而侥幸其或成者哉?
公在天圣中,局太夫人忧,则己有忧天下、致太平之意,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,天下传诵。至用为将,擢为执政,考其平生所为,无出此书者。
苏轼资料

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仙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..... 查看详情>>
苏轼代表作品:《书戴嵩画牛》 《过岭寄子由·七年来往我何堪》 《书上元夜游》 《寄黎眉州·胶西高处望西川》 《江城子·相逢不觉又初寒》 《和子由四首送春》 《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》 《乌说》 《又答王庠书》 《记游松风亭》
古之君子,如伊尹、太公、管仲、乐毅之流,其王霸之略,皆定于畎亩中,非仕而后学者也的意思
古之君子,如伊尹、太公、管仲、乐毅之流,其王霸之略,皆定于畎亩中,非仕而后学者也的相关诗句
- 公之功德,盖不待文而显,其文,亦不待叙而传 - - 苏轼 - -《苏轼私识范仲淹》
- 嘉佑二年,始举进士,至京师,则范公殁 - - 苏轼 - -《苏轼私识范仲淹》
- 庆历三年,轼始总角,入乡校。士有自京师来者 - - 苏轼 - -《苏轼私识范仲淹》
- 王之民饥矣,王之兵疲矣,王之国危矣 - - 罗隐 - -《吴宫遗事》
- 古之君子,如伊尹、太公、管仲、乐毅之流,其王霸之略,皆定于畎亩中,非仕而后学者也 - - 苏轼 - -《苏轼私识范仲淹》
-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。卫国之法,窃驾君车者罪刖 - - 韩非 - -《弥子瑕有宠》
- 夫龙之为虫也,柔可狎而骑也;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,若有婴之者,则必杀人 - - 韩非 - -《弥子瑕有宠》
- 蒲留仙先生《聊斋志异》,用笔精简,寓意处全无迹相,盖脱胎于诸子,非仅抗于左史、龙门也 - - 无名氏 - -《蒲松龄博采》
- 相传先生居乡里,落拓无偶,性尤怪僻,为村中童子师,食贫自给,不求于人 - - 无名氏 - -《蒲松龄博采》
- 石崇与王恺争豪,并穷绮丽,以饰舆服。武帝,恺之甥也,每助恺 - - 刘义庆 - -《石崇与王恺争豪》